• <div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div>
  • <div id="2e0w0"><small id="2e0w0"></small></div>
    <small id="2e0w0"><li id="2e0w0"></li></small>
  • <li id="2e0w0"></li><div id="2e0w0"></div>
  • <div id="2e0w0"><li id="2e0w0"></li></div>
    <small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small>
  • 首頁 長征踐行

    全國健在的61位老紅軍

    2020-07-07 葉開敏 中華魂網、李享生活公眾號 瀏覽16318
    全國健在的61位老紅軍

    文 / 葉開敏


    偉大的長征,不朽的豐碑!

    幾十年過去了,老紅軍們愈來愈少了!

    在108歲西路軍老紅軍戰士王定國駕鶴西去后,筆者經過努力,統計出全國健在的61位老紅軍名單是:蘇力、蹇先佛、王新蘭、詹大南,涂通今、鄒衍,張力雄、楊思祿,楊永松、王扶之、向軒、萬海峰,秦忠、陳其、郝毅、蔣本興,馬志選、何志聰、胡正先、李鴻翔,王玉清、熊玉坤、鳳玉奎、肖延,阮長桂、顧昌華、索心忠、張世魁,曾廣昌、杜宏鑒、王承登、楊煥炳,趙桂英、黎光、王敬群、閔敬德,張文、萬曼琳、鄧忠德、劉文治,范希賢、曹守成、謝榮德,杜國榜,茍申發、王全英、強德義,王大用、郭天富、張松云、王少連,楊義生、張文賢、楊茂德、何頤好,謝才山、李章凡、李宇光、吳九成,鄧玉乾、李培英。

    統計時間截止:2020年6月12日由紅葉同志完成大部分統計為38位老紅軍,6月20日由陳龍獅增補一位,合計39位老紅軍,6月28日葉開敏增補了19位老紅軍,一共58位老紅軍。7月1日由陳龍獅增補一位老紅軍,7月2日葉開敏再次增補二位老紅軍,合計為61位老紅軍。期待讀者們再努力,繼續整理核實。


    01、蘇力


    蘇力,1926年1月出生,四川省青川縣人,1934年參加紅軍。她是參加長征年齡最小的戰士。今年(2020)94歲。參加紅軍那年,她才7歲。

    個子嬌小的蘇力住在瑞金醫院的病房里,回憶起長征歲月,思緒如流水傾瀉。她舉起胳臂、撩起頭發給記者看:手臂上一道深深的凹痕,額頭上一道明顯的刀疤?!斑@是小時候被地主婆打的,不跟著紅軍走,我就沒命了?!碧K力講起參加紅軍的原因。

    “直到走完了,我都還不知道那就是長征?!碧K力說,但長征路途上的點點滴滴,讓她直面生死,感受到革命情誼,“那是鼓舞一生的精神動力”。

    02、蹇先佛

    女,1916年7月出生,湖南慈利縣人。開國上將蕭克的夫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參加長征,任第六軍團宣傳部干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后入延安抗大、中央黨校學習。曾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黨??傊?、冀熱察區委組織科長。建國后,歷任中南軍委軍事訓練部辦公室副主任,燃料工業部副局長,電力工業部、水利電力部副司長,電力工業部副部長。是中共七大代表、中紀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03、王新蘭

    女,1924年6月出生,四川宣漢縣人,1933年,九歲的年齡就參加了紅軍。蕭華上將的夫人,是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女紅軍。

    04、詹大南

    詹大南,1915年4月18日生,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槐樹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15軍團保衛局科員,第28軍直屬隊特派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和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1月隨紅25軍長征。到陜北后,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05、涂通今

    涂通今,1914年生,福建省長汀縣涂坊鎮涂坊村人,長征中走出的醫學博士,將軍,我國神經外科創始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在紅軍歷史上,共出現了三位博士,涂通今是目前唯一的健在者。出生于福建長汀縣涂坊鎮,在父母的拼命支撐和同族資助下,涂通今讀了5年私塾、3年高小,還從國語講習所畢業。涂通今在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創建了神經外科訓練中心。他先后任四醫大副校長、校長、解放軍總后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等職。

    196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06、鄒衍

    鄒衍,1915年11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中國共產黨黨員。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崇賢鄉霞光村人。歷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07、張立雄

    楊思祿,男,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西于都,開國將校之一。
    1933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歷任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熱河縱隊第二十五旅旅長,華北軍區教導第三師師長,第二野戰軍直屬教導第二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五航空學校參謀長、副校長,航空兵第十九師師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退休前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08、楊思祿

    楊思祿,男,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西于都,開國將校之一。
    1933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歷任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熱河縱隊第二十五旅旅長,華北軍區教導第三師師長,第二野戰軍直屬教導第二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五航空學校參謀長、副校長,航空兵第十九師師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退休前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09、楊永松

    楊永松,1919年7月出生,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漢族,廣東大埔縣人,原北京軍區工程兵顧問,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參加了長征,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經第三至五次反“圍剿”、直羅鎮戰役、平型關戰役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0、王扶之

    王扶之,1923年9月24日生,陜西人,少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他的戎馬生涯中,曾多次遇到政治與軍事戰場的危難。
    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1、向軒

    向軒,1926年3月出生,湖南桑植縣,土家族,原四川省成都軍分區西城區人武部副部長,1933年4月(7歲)參加紅軍,9歲長征,曾參加大荔縣荔北戰役。母親賀滿姑是賀龍的親妹妹,1928年犧牲。
    被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紅軍。

    12、萬海峰

    萬海峰,192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漢族,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萬河村人,1933年7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中顧委委員,原成都軍區政委,上將軍銜,歷經鄂豫皖蘇區三年游擊戰爭、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二級朝鮮國旗勛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3、秦忠

    秦忠,1917年出生,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1月參加紅軍??箲饎倮蠹敖夥艖馉帟r期,曾任團政治委員、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建國后,任沙市紗廠、油廠、電廠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湖北省工業廳副廳長,省公路廳黨委書記,省交通廳副廳長兼黨委副書記、省交通郵電局局長兼黨委書記,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4、陳其

    陳其,1924年6月28日出生于四川巴中縣的她,1933年9歲時便跟隨經過家鄉的紅軍隊伍參加了紅軍。
    1935年3月隨紅軍總部參加長征至會寧親歷了四個方面軍勝利會師。之后奉命到保安縣參加部隊劇團。陳其經歷了三次過雪山、草地的考驗。
    1938年,回到延安的陳其進入“抗大”學習,其間,年僅15歲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習期滿后,陳其被分配到總參謀部第三局工作,1940年后調到中央軍委毛主席身邊做機要工作。此后一直到離休,陳其一直在機要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

    15、郝毅

    郝 毅,1917年12月出生,安徽省金寨人,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少共國際團戰士,方面軍總醫院看護員。
    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3、第4次反“圍剿”,川陜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陜甘寧邊區醫院醫生,第359旅718團衛生隊主治醫生。參加了平型關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任第718團衛生隊隊長,第5后方醫院副院長。參加了遼沈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7軍衛生部副部長、戰俘營衛生處長?;貒笕螐V西軍區后勤部副部長。曾榮立大功一次。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6 、蔣本興

    蔣本興,安徽省金寨縣湯家匯人,1915年出生,1928年參加革命,15歲參加紅軍,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第四次“反圍剿”、皖西保衛戰、南溪殲滅戰、雪嶺突圍等著名戰役。先后任水電部基建司副司長、水利部基建總局副局長,1982年離休。

    17、馬志選

    馬志選,1918年2月生,四川平昌縣岳家鄉雙竹村人。1932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紅四方面軍第11師33團當戰士。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后任八路軍第129師769團偵察誹長、特務營連長,太行軍分區團長。參加了奇襲陽明堡、粉碎九路圍攻、響堂鋪伏擊戰、百團大戰及平漢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北軍區軍械部總庫庫長,第494倉庫庫長,第496倉庫庫長、政治委員,第495倉庫主任,太原基地三一三兵站副站長(副軍職)。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8、何志聰

    何志聰,男,1917年12月生,四川省通江縣龍風場鄉人。
    1933年5月參加紅軍。193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老紅軍,南京軍區原炮兵司令員、黨委書記。在戰斗中先后5次負傷,1947年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胡正先



    胡正先,1918年出生,安徽六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入紅軍總部通訊學校學習。參加了鄂豫皖、川陜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央軍委二局報務員、電臺臺長、股長,東北軍區二局科長。參加了遼沈、平津、廣東、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后,任中南軍區二局辦公室主任、廣州軍區三局副局長。1964年畢業于解放軍政治學院。后歷任總參謀部三部局長、參謀長、副部長、顧問。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20、李鴻翔


    李鴻翔,1920年10月出生,四川省通江縣人。1932年12月,在四川通江加入紅軍第四軍十二師政治部宣傳隊,那一年她12歲。長征前,李鴻翔跟著紅四方面軍在川陜一代與四川軍閥作戰,“那時候有劉湘、楊森、田頌堯、鄧錫侯,我們就宣傳紅軍‘三大任務’。長征開始那年,李鴻翔15歲。到延安后,李鴻翔在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擔任宣傳干事。后來,李鴻翔積極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并參加編撰《烽火年華》(紅軍回憶錄、抗戰回憶錄、解放戰爭回憶錄)。


    21、王玉清


    王玉清,貴州威寧人,漢族,1921年11月出生。1935年11月參加紅軍,194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在軍團部無線電臺、衛生部、宣傳部任通訊員、戰士、衛生員、宣傳員等。參加了紅軍長征,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1937年初,在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任主任甘泗淇勤務員。1937年8月,在八路軍延安總政治部烽火劇團任宣傳員。1938年2月,在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供給科當通訊員。1939年1月,在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管理科任警衛班長(負責副校長羅瑞卿的警衛)、校警衛連班長、副排長。1941年5月,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2年底,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后轉入陸軍中學學習,參加大生產運動。1944年7月,考入延安炮兵學校學習。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隨炮兵學校進軍東北,先后任東北民主聯軍保安1旅1團炮兵連排長、副連長、3團炮兵連連長、7縱19師炮兵營副營長。1950年10月,先后在武漢軍政大學、沈陽高級炮兵學校學習。1952年10月,任五十四軍130師炮兵室主任、130師司令部參謀長兼炮兵團團長。同年底入朝,在志愿軍三十八軍炮兵指揮部實習。1955年9月,任中國人民志愿軍預備第3師炮兵副師長。1957年9月,先后任福建省軍區守備第13師炮兵副師長、省軍區司令部炮兵室主任、三明軍分區參謀長、龍溪(今漳州)軍分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直屬第85師師長、司令部參謀長。1972年5月任福州軍區炮兵司令員。1978年6月任福州軍區司令部顧問。
    《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人物原型。1983年9月,離休?,F享受副兵團級待遇。

    22、熊玉坤


    熊玉坤,男,羌族,1919年11月8日生,四川北川縣陳家壩鄉青林村人。1935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安徽省軍區政治委員。1955年授上校軍銜。


    23、鳳玉奎


    鳳玉奎,1920年11月生,四川蒼溪縣運山鄉文廟村人。原名風來偉。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衛生長、醫助、醫生、衛生隊長、衛生科長、后勤科長、貴陽市兵役局長兼民政局副局長、都勻軍分區副司令員、水城軍分區司令員、貴州省軍區顧問等職。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長征,神頭嶺、響堂鋪戰斗,粉碎日軍九路圍攻和百團大戰,以及濟南、淮海、渡江、衡寶、進軍貴州等戰役。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4、肖 延


    肖延,1921年出生,1933年8月入伍,12歲參軍的他1936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1937年1月,肖延受中央警衛團調派擔任周恩來的勤務員。1942年春,他抓住難得的深造機會,帶著周恩來的囑托,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先后參加過延安保衛戰,解放蘭州、寶雞等戰斗戰役,曾多次負傷、屢立戰功。離休后,積極發揮余熱,多次走上講臺以親身經歷講述我黨我軍的光榮歷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兵的本色擔當。1981年8月離休,現居四川成都。


    25、阮長桂

    阮長桂,1920年12月生,湖北襄樊人,1934年7月參加紅軍,1939年入黨。1980年4月離休?,F居浙江杭州。


    26、顧昌華

    顧昌華,原名古長發,曾用名古昌華,1918年5月生,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參加紅軍,曾隨紅四方面軍先后三次過雪山草地;抗戰時期,在八路軍115師和中央警衛團工作,在戰爭中多次負傷,1941年起在延安任毛主席衛士達5年之久。重慶談判期間,受毛主席委派,任周恩來隨身副官。參加過甘肅寧縣包圍戰斗、平型關大捷等戰役,1947年至1948年被晉冀魯豫軍區授予二等功臣一次、三等功臣兩次,解放戰爭中獲授華北解放獎章、東北解放獎章、全國解放獎章。1955年獲頒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65年7月離休,現居河北保定軍分區第四干休所。

    27、索心忠


    索心忠,1921年6月出生,四川省旺蒼縣人。1933年6月參加紅軍,隨部隊參加長征。全面抗戰期間,隨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日寇,后來進入八路軍總政電影團(延安電影團),從此從事電影放映工作。1949年4月下旬,參與接管南京,任南京文化電影局軍管放映團第三電影隊隊長。后任大華電影院總務股長,其后歷任南京市電影劇場公司電影科科長、經理等職。1983年離職休養?,F居江蘇南京。

    28、張世魁

    張世魁,1919年8月出生,湖北黃安人。11歲參加兒童團,1932年7月參加紅軍,長征中三次爬雪山、過草地??谷諔馉幹性诩侥蠀⒓恿藢θ哲姷姆磼呤帒鸲?。解放戰爭時期是劉鄧大軍的一員,千里躍進大別山。1955年被授于大校軍銜。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勛章。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2年2月離休?,F居江蘇南京。

    29、曾廣昌


    曾廣昌,1915年2月生,江西省興國縣崇賢鄉太平村人,1932年8月入伍,1932年8月,瑞金紅軍衛校畢業。1936年12月入黨。1955年授中校軍銜。1968年12月離休。

    30、杜宏鑒


    杜宏鑒,1915年5月生,江西吉水縣人。1929年9月參加革命。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紅六軍團通訊員、警衛員、班長、副連長、指導員,參加了長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斗爭??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衛生部司務長、指導員、教導員。在華北與日本侵略軍作戰數十次。解放戰爭時期隨西北野戰軍轉戰大西北,經歷了青化砭之戰、羊馬河之戰、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西府戰役、隴東戰役、扶眉戰役,后來到新疆工作。1984年離休,現居江西九江。


    31、王承登


    王承登,1915年7月生,江西興國縣人。1930年8月參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跟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長征途中親歷湘江戰役、飛奪瀘定橋等戰役,后又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親歷平型關等戰役。自1972年從貴州省商業廳離休回到江西贛州居住后,他跑遍了贛南老區的18個縣(市、區),經常到部隊、企業、院校作報告。他把這個比作自己人生路上的“新長征”,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更多的人?,F居江西贛州。

    32、楊煥炳

    楊煥炳,1919年3月生,四川省蒼溪縣人。1934年9月參加長征。1935年至1949年在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工作;1949年10月轉業到西山礦務局任科長;1953年至1984年任西山石膏礦工會主席、黨支部副書記?,F居山西太原。

    33、趙桂英


    趙桂英,女,1916年10月出生,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人。1934年9月參加紅軍。先后做過擔架員、保管員。1941年,她參加了有名的延安大生產運動,種地、養豬,與其他同志一道,為前方戰士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箲鹌陂g,趙桂英雖然沒有上前線打鬼子,但是她在后方打布鞋、做被服、開荒生產,用另一種方式促進了抗戰勝利。
    是目前內江市唯一一位健在老紅軍。


    34、黎 光


    黎光將軍,1914年生,四川儀隴縣人,1933年參加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川陜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冀中軍區營、團長,晉察冀區軍副旅長,華北軍區旅長,第二十兵團師長。參加了清風店戰役、平津戰役。195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長。1955年9月,黎光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35、王敬群

    王敬群,1919年5月出生,江西省吉安縣人。193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15歲的王敬群踏上了漫漫長征路,全程參加長征。一路上,他跟隨紅一方面軍四渡赤水、翻雪山、過草地。曾任地方兒童團書記等,加入紅軍少共國際師,任政治部宣傳干事,紅一軍團第一師青年科長,……團中央秘書長等。
    現居住在南京鼓樓區藍天園社區。

    36、閔敬德

    閔敬德,1915年生,河南省商城縣鲇魚山鄉人。1930年參加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長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四方面軍戰士,紅二十五軍戰士,交通隊班長,紅十五軍團交通隊排長,軍部通訊參謀。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開辟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和紅二十五軍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部警通排排長、通訊科連長、八路軍冀魯豫支隊通訊連連長、支隊司令部通訊參謀、新四軍三師八旅旅部通訊科科長、阜東獨立團副參謀長,新四軍三師警衛營營長。參加了反“掃蕩”、反頑斗爭。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二十一師六十二團參謀長,第七縱隊六十三團副團長,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四十四軍一三二師三九五團團長。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四軍一三一師參謀長、海軍航空兵三師參謀長、海軍第二航空學校副校長等職。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現在〈南京〉東部戰區總醫院。

    37、張 文

    張文,1919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通江縣,1933年2月參加紅軍,1935年5月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7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管理局顧問(副軍職)。

    38、萬曼琳

    萬曼琳,1926年出生于四川南江一個貧苦家庭,1933年隨哥哥參加紅軍并參加長征,是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女紅軍。1936年10月,紅軍到陜北后,萬曼琳先后被分配到列寧劇社、抗戰文工團等單位工作。1940年10月入延安中國女子大學特別班就讀,之后在蘇維埃邊區及中央軍委機要局工作。解放后,萬曼琳又先后在西北軍區等單位工作,上個世紀60年代,因身體長期患病,在西安市地方工業局任人事科長的萬曼琳提前離休。

    39、鄧忠德


    鄧忠德,1916年1月出生,四川閬中人,1933年參加紅四方面軍,曾是李先念的部下。1935年3月,所在紅四方面軍從強渡嘉陵江西進開始長征,三過草地,到1936年10月與一方面軍會寧會師結束,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4省,行程1萬余里。他是一名優秀的報務員,后來還成為通訊專家。1953年中央軍委下達命令,任命他為中央氣象局通訊處處長,處于業務和管理中樞機構。1955年,他接受組織安排,擔任北京氣象學校黨委書記兼任校長。后來,他又擔任了原成都氣象學校校長〈現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40、劉文治

    劉文治,女,1912年10月出生,四川省通江縣洪口鎮人。
    1933年8月參加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1936年10月7日,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劉文治隨軍在甘肅駐扎,在三八五旅繼續為軍隊做軍需用品、軍衣、綁腿、炸藥包等。在甘肅工作期間,劉文治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同樣也走過長征的戰友謝遠長。1945年,劉文治經延安短暫停留后,隨部隊南下。1952年,劉文治和謝遠長轉業到了重棉四廠工作,直至離休。


    41、范希賢

    范希賢,1917年出生,福建永定人。曾用名范喜賢。
    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2月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福建省軍區二十四師一團三營戰士。1933年1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部、紅三軍團、紅四方面軍前線總指揮部。延安軍委總部任警衛員。1936年任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譯電員。1979年12月任廣東省副省長。1983年4月-1988年1月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十二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42、曹守成

    曹守成,1915年11月出生,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3月參加紅四方面軍?,F居住在四川省南充市。


    43、謝榮德


    謝榮德,1916年3月出生,四
    川省平昌縣人。他15歲就參加了川陜蘇維埃兒童團。1933年參加紅四方面軍。1935年隨紅三十軍長征?,F居住在成都市。


    44、杜國榜
     

    1917年出生,四川省平昌縣江口鎮人。1933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1934年調遣至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跟隨炮兵團參加長征,歷經三大戰役,左腿被**穿過。1936年到達延安。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功成身退,婉拒了部隊在天津的工作安排回鄉就業?,F居四川省平昌縣城內。

    45、茍申發
     

    1916年5月出生,四川省閬中人。1933年參加紅軍,原中電鐵建成都鐵塔廠離休老紅軍,現居住在成都市

    46、王全英
     

    女,1921年出生。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安寧鄉人,藏族。1935年參加紅軍,1935年9月,在草地和國民黨軍隊作戰時被沖散,與部隊失去聯系,后流落在汶川縣三江鄉照壁村?,F居住在都江堰市。

    47、強德義
     

    1918年出生,四川省南江縣馬桑村人。1933年參加紅四方面軍,1935年3月,因戰傷回鄉務農,1991年,落實了老紅軍優待政策。

    48、王大用
     
    1921年出生,四川省南江縣長赤鎮人。1933年2月參加紅四方面軍,1934年12月與部隊失散,后返回家鄉。1949年投身家鄉土改工作,1979年落實老紅軍優待政策。

    49、郭天富
     

    1922年出生,陜西漢中人,1933年參加紅四方面軍,1935年5月隨部隊翻越夾金山,1936年底到延安。后擔任游擊隊長、偵察排副排長、偵察連長等職,1950年回到老家參加家鄉生產建設,1990年確認老紅軍身份,落實優待政策。

    50、張松云
     
    1919年出生,四川省通江縣人。1932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F居住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梁永鎮石埡村。

    51、王少連
     

    女,1920年出生,四川省巴中人。1933年6月,隨父母、哥哥一同參加紅四方面軍,原工農紅軍43團干事,后因戰傷,輾轉回到家鄉?,F居住在巴中市巴州區鼎山鎮蟬村。

    52、楊義生
     

    1919年6月出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32年,楊義生參加了駐扎在巴中陰靈山的紅四方面軍,跟隨紅軍參加嘉陵江戰役、松潘戰役,翻越達古、昌德雪山,走過松潘大草原?,F居住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平梁鎮松林村。

    53、張文賢
     

    1922年出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33年6月參加紅四方面軍,1934年部隊離開時,由于年齡太小,返回家鄉。1979年落實老紅軍優待政策?,F居住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下八廟鼓梁村。

    54、楊茂德
     

    1922年出生,四川省通江縣人。1932年冬參加紅四方面軍.紅11師,1935年戰略轉移途中和部隊失散,輾轉返回家鄉。楊茂德是紅軍十六字訓詞的見證者,現居住在四川省通江縣毛浴鎮浴江村。

    55、何頤好
     

    1920年出生,四川省通江縣人,1933年冬參加紅四方面軍,1935年,紅軍戰略轉移,離開根據地,因為年齡小,留在當地?,F居住在四川省通江縣沙溪鎮大城村。

    56、謝才山
     

    1921年出生,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人。1933年,和二哥倆人參加紅四方面軍30軍,1935年,在戰斗中負傷,無法跟上大部隊行動,在老鄉家養好傷后,輾轉返回家鄉。解放后帶領鄉親們參加家鄉生產建設?,F居住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下八廟鎮泡木村。

    57、李章凡
     

    1927年3月出生,四川省平昌縣人。1935年,和父親同時參加紅四方面軍,爺爺是當地蘇維埃政府糧食委員。參加了蘇區反"六路圍攻"作戰,萬源保衛戰勝利不久,因戰傷被組織安排回家養傷。解放后,被組織定性為失散紅軍。

    58、李宇光
     

    1921年冬出生,四川省閬中市雙河鎮花冠村人。1933年5月參加紅四方面軍30軍89師,全程參加長征,三過草地,二爬雪山。1937年底,北上抗日走進延安,成為中央紅軍教導師衛生處的衛生戰士。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后成為黑龍江省軍區211醫院醫務處主任、副院長、院長,晉升上校軍銜后被任命為黑龍江省軍區后勤部副部長直到離休來到大連。

    59、吳九成
     

    1915年農歷9月出生于江蘇省海安縣李莊吳家舍(現為海安市曲塘鎮萬楊村七組)。1930年4月,吳九成在江蘇如皋西鄉賁家巷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曾任紅十四軍一師二團機動隊隊長,參加過老戶莊戰斗、八路“圍剿”、水洞口大會、八三黃橋暴動等戰斗?,F居住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蔣垛鎮。

    60、鄧玉亁
     

    1929年6月出生,失散紅軍?,F住址:四川省通江縣新場鎮窄口村4社。1935年3月,一家八人參加紅軍開始長征。父親鄧心科在紅31軍。1990年8月,恢復了失散紅軍的身份。當年,是13歲的姐姐鄧秀英背著他(6歲)走上了漫漫長征路。8人長征,只活下來他和姐姐。姐姐鄧秀英,1922年出生,2014年春去世。父親鄧心科1932年底參加紅軍,編入紅七十三師,后整編為紅三十一軍。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開始時,13歲的姐姐背著6歲的我,同母親一起隨父長征。途中父親病死,母子三人流落藏區,被當地土匪賣到不同人家當奴隸。我長大后,逃到阿壩城里一座寺廟打雜,歷盡辛苦,才找到了姐姐。1952年阿壩解放,姐姐成為解放軍工作組藏語翻譯。1963年,我們姐弟陪同母親回到老家通江縣新場老家,務農至今。

    61、李培英

     

    1922年11月出生,陜西延安米脂縣人。1935年10月參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調120師野戰縱隊政治部任民運干事,參加過綏遠戰役、青化砭戰役、蟠龍鎮戰役、隴東戰役、榆林戰役、沙家店戰斗。歷任原蘭州軍區后勤衛生部保衛干事,戰地工作隊隊員,第五后方醫院連長、政治指導員,青藏兵站部教導員,原蘭州軍區總醫院保衛股長,原總后青藏辦事處管理科長,原總后興平武器庫副主任等職。榮獲人民功臣獎章、解放獎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76年4月離職休養?,F居陜西西安。

    【長征路網站】

    長征路(www.farflyelec.com)網站,注冊于2006年3月4日,是盧成錫在全程徒步重走完中央紅軍長征路后個人自費創建,也是國內最早建立的長征主題宣傳網站之一。在2019年,長征路網站進行了全新改版升級,致力于紅軍長征沿途各地的長征歷史、文化、旅游、特色農產品、教育的宣傳。打造一個“互聯網+長征路”的交流平臺。


    龍馬馳】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龍馬馳,取名于“長征”二字的英文單詞(longmarch)的漢語諧音,又源自于中華民族“龍馬精神”的傳承。本公眾號,基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出發點,利用互聯網+的發展需求申請設立。



    【舌尖上的長征

    “品長征特產,讀長征故事”。
    匯集長征沿途三品一標特色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從原產地直供給需求者。認認真真做一個“長征特產”的搬運工,讓需求者品嘗特產的同時,了解長征歷史文化故事,是我們的宗旨。



    【舌尖上的長征-秦安蜜桃】

    購買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地甘肅秦安蜜桃,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秦安蜜桃

    【舌尖上的長征-會寧小雜糧】

    購買紅軍長征會師地甘肅會寧小雜糧,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會寧小雜糧

    【舌尖上的長征-西吉紅軍粉】

    購買紅二十五軍親自教會西吉老百姓制作的粉條,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西吉紅軍粉

    【舌尖上的長征-靖遠枸杞酒】

    購買紅西路軍征戰河西走廊出發地甘肅靖遠枸杞酒,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靖遠杞特酒

    【舌尖上的長征-靜寧蘋果】

    購買紅軍長征途經地甘肅靜寧蘋果,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靜寧蘋果

    【舌尖上的長征-臨武蜂蜜】

    購買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地湖南臨武蜂蜜,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臨武瑤嶺土蜂蜜

    【舌尖上的長征-赤水曬醋】

    購買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地貴州赤水曬醋,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赤水曬醋

    【舌尖上的長征-關嶺火龍果】

    購買紅軍長征途經地貴州關嶺火龍果,請點擊右側藍色文字關嶺火龍果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div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div>
  • <div id="2e0w0"><small id="2e0w0"></small></div>
    <small id="2e0w0"><li id="2e0w0"></li></small>
  • <li id="2e0w0"></li><div id="2e0w0"></div>
  • <div id="2e0w0"><li id="2e0w0"></li></div>
    <small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