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重走紅二六軍團長征路
(上篇:貴州、云南段)
第一站 貴州省江口縣
從1934年10月10日至1936年1月18日期間,紅二、六軍團曾經兩次分兵八路途經江口縣境,足跡遍及全縣幾乎所有鄉鎮,行程累計達965華里。300多江口健兒跟隨紅軍踏上長征,40多位紅軍犧牲在江口境內。
2023年4月14日,我在江口縣參觀了磨灣紅軍會師舊址(紅十八師歸建地);
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時,紅十八師留守根據地,掩護主力突圍。紅十八師在號稱游擊專家的張振坤師長指揮下,聲東擊西,成功地完成任務后,經湖南的洗車溝、湖北的咸豐、四川的酉陽,進入貴州,于1936年1月11日抵達江口磨灣歸建。佛教名勝梵凈山就在江口縣境內,紅軍足跡幾乎踏遍梵凈山。
第二站 貴州省普安縣
1935年4月21日12時左右,中央紅軍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的率領下,由興仁縣的三道溝和大海子進入普安縣泥堡一帶,當晚宿營泥堡,停留2天1夜后,紅三軍團兵分2路,分別從樓下鎮的鐵索橋、對頭巖渡河到達盤縣保田堡匯合后向云南進發。在短短的2天1夜,紅軍做了大量的好事,與當地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4月18日,在貴州省普安縣參觀“紅軍長征三軍團普安縣泥堡指揮部舊址”、樓下鎮紅軍鐵索橋。
第三站 貴州省盤州市
1935年、1936年,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曾先后三次經過盤縣(今盤州市)。
我于4月22日,從普安縣青山鎮出發,趕往盤州市響水鎮,途經“盤州鵝毛寨魁星閣紅軍標語”樓參觀;1935年4月,紅三軍團經過保田鎮鵝毛寨,在魁星閣石墻寫下了“紅軍優待白軍俘虜”標語。
4月23日,在貴州省盤州市參觀“紅軍二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陳列館”;
紅二、紅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位于盤州市雙鳳鎮九間樓社區,為平檐斜山頂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
1936年3月30日晚,紅二、紅六軍團領導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張子意等人在盤縣九間樓召開中革軍委湘鄂川黔分會會議,史稱盤縣會議。會議及時傳達了紅軍總部的電示和《中央關于目前形勢和策略路線決議大綱》,分析了全國的形勢,著重討論紅軍總部兩次指示北上的精神,研究北上或南留的問題,最后決定放棄原定在南、北盤江之間建立根據地的計劃,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共同北上抗日。
盤縣會議是紅二、紅六軍團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戰略轉折性會議。會議作出的渡江北上的戰略決策意義重大,促進了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
第四站 云南省富源縣
1935年4月23日至26日,紅一方面軍從貴州進入云南,經過了云南富源縣(當年為平彝縣)的黃泥河等7區40個鄉139個自然村,歷時4天3夜,行程300多華里。
1936年3月28 日,紅六軍團在肖克率領下,從宣威進入富源,29日從富源勝境關進入貴州盤縣。4月1至2日,二、六軍團兵分兩路,又從盤縣出發,再經富源進入曲靖。二、六軍團共經過了富源 5區 1鎮 23個鄉,歷時 3天 2夜,行程 280多華里。
紅一方面軍在富源境內犧牲169人,因傷散落8人;紅六軍團從宣威經富源去盤縣時,犧牲9人,其中一位是女紅軍(據說是賀龍的妹妹賀蘭英),因傷散落1人,擴紅3人。
紅軍長征兩次經過富源,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紅軍將士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光輝足印。
4月26日,在云南省富源縣參觀“紅軍長征過富源陳列館”。館長潘庭宏,從小靠著種煙收入讀書成長成材,工作后歷盡千辛萬苦,傾盡家產,耗盡心血,只為做好紅色文化發揚與傳承。
多年來,潘庭宏走遍大江南北,用辛苦經營百貨、開辦修理廠和經營礦泉水公司、變賣房產和車輛的收入,花費7千多萬元收藏毛主席像章47萬多枚,多方尋購紅色物件65萬多件、536件紅軍遺物,斥資3千多萬元修建私人博物館展示紅色藏品,成為中國薪火相傳第11屆紅色基因傳承人十佳杰出人物。
第五站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
紅軍第一、二方面軍先后于1935年4月和1936年4月經過沾益縣,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4月26日夜幕降臨之際,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白水鎮王官營拜祭紅軍墓未果;只拍攝到村鎮制作的紅軍長征宣傳畫;
第六站 云南省曲靖市
4月28日,老同學專程從廣西南寧趕到曲靖接待我,并帶我參觀“紅軍長征軍委總部宿營遺址三元宮”,感情深,特感動!
1935年4月27日,紅一方面軍中央總部在三元宮宿營并召開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正確分析了中央紅軍當時所處環境及敵我斗爭形勢,作出了西進北上迅速搶渡金沙江,到川西建立蘇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保存紅軍有生力量,實行戰略轉移,順利渡過金沙江,都具有重大的決定性的意義。
第七站 云南省祿豐市
5月2日,參加完在昆明召開的第八屆長征精神學術研討會,我驅車來到祿豐市,3日,在祿豐市一平浪鎮橫溝村馬高魯村參觀“紅軍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