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征。
馬踏飛燕的制造,極巧妙地解決了支撐點、重心、平衡、抗阻力等科技問題,在制作工藝上,模鑄與焊接相結合,技術精湛,看不出沙眼和焊接的痕跡。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是國內最知名的文物之一。它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這件文物具有歷史故事和考古價值,還在于國家把它確定為中國旅游業的形象標志而被廣泛傳播,蜚聲內外?!榜R踏飛燕”的駿馬孔武有力、奔騰欲活,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馬上,而似乎很少有人去探究“燕”的來歷。
傳說大將霍去病軍中有一位張將軍,在武威設郡后,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兒,他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張武,小兒子張威,寓意很清楚,要在此地建功立業,耀武揚威。大兒子喜文厭武,小兒子愛動喜武,尤其喜歡馬,而且愛畫馬刻馬。兄弟倆志向不合,為此經常鬧意見,甚至拳腳相加。有一次,兄弟倆打起架來,大哥張武不是兄弟張威的對手,被打的鼻青臉腫,從此懷恨在心。趁張威不在的時候,把他畫的馬、刻的馬燒的燒砸的砸。張威回來氣的大哭一場,也尋機燒了哥哥的文稿書籍。然后去找自己的朋友,商量做一種摔不碎的馬。父親知道小兒子愛馬,便托人帶了一幅有名的畫匠畫的天馬。
張威如獲至寶,馬上找到他的好朋友,圍坐在雷臺湖邊,開始仿鑄天馬。他們又是刻,又是捏。雷臺湖的紅膠泥掏了一車又一車,廢泥堆成了一座山,捏出的大馬總是跑不起來;石渣積成一座嶺,刻出的天馬還是飛不起來。
這時,馬童趕著馬來湖邊飲水,就見一道紅光閃映湖中,一匹火紅的駿馬飛下祁連山,瞬間到了雷臺湖邊,把正在池水旁的馬群驚散了。張威一看這匹突如其來的棗紅馬長相不凡,心想這一定是匹神馬。
神馬在眾目睽睽之下,來到雷臺湖邊,喝起了湖水。神馬喝過水,昂起頭,向四處觀看。張威仔細觀察神馬,只見它體格雄偉,眼似金珠,鬃如獅毛,儼然一座火山似的。
張威覺得這神馬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一對照,這神馬跟父親托人畫的天馬一模一樣。于是他跟朋友耳語,想設法逮住神馬。
還沒等張威行動,天馬卻主動向他走來。張威看天馬向自己走來,便大膽試著跨上馬,手向祁連山一指,它一揚蹄,一溜煙奔向山頂,再向雷臺湖一指,一眨眼功夫就回到了湖邊。從此,張威便騎著天馬上天入地。
哥哥張武聽說弟弟的神馬后,起了邪念:漢武帝愛馬,何不把天馬送給皇上,換個官做呢?于是他密謀把弟弟騙在家里關押起來,自己騎著天馬去見皇上。
張武被放出來時,知道已經追不回來,只好和自己的朋友加緊鑄造銅天馬。一天午后,他手托馬坯,正在精雕細刻,突然一個黑影遮陽,他抬頭一看,一只怪鳥從湖上飛過,頓時,刮來一股黃風,把他手中的馬坯吹在湖中,湖中升起一股水柱,從水柱中閃出一匹馬來。張威驚呆了,一看,原來是天馬回來了。
自從上次天馬來到湖邊,下了一場好雨后,這些天,盡刮大風。天上剛飄起幾朵云,就出現一只怪鳥,沿云朵飛旋一陣,云彩就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黃風。這風又干又熱,連吹幾天,將綠油油的莊稼都吹干了。
聽老人們說,天不下雨,是龍王爺睡著了,張威看著天馬,心想:它既然是天馬就有上天入地的本領,我何不騎天馬到龍宮求龍王降雨呢?正在這時,高空又出現那只怪鳥,隨之刮來一股熱辣辣的狂風。張威跨上馬背,向著怪鳥飛去。一直追到龍宮門口,怪鳥飛進龍宮,而他們卻被守衛攔住。
這時又聽到怪鳥的叫聲,只見龍王帶著龍太子出宮來,要去玩神鳥。原來那只怪鳥是龍太子的寵物。見到張威,喝道:“這是誰家的小子?”張威說明來意。
龍太子這時不去理他的神鳥,卻目不轉睛的看著天馬??戳税胩?,轉身對龍王說:“父王,我要這馬!”
但是張威怎么會給呢?即使龍王重金買也不行,最后提出要用龍太子的龍雀換,說龍雀比天馬飛的快。天馬一聽龍王小看自己,便昂首長鳴,以示反抗。龍太子對張威說:“你的天馬敢和我的神鳥賽一賽嗎?”張威皺著眉頭:“家鄉受災,我哪有心思逗著玩!”“只要你的馬賽的過我的鳥,我就為你的家鄉施云布雨。但是要是輸了,你的天馬就歸我?!饼埻跽f道。
沒等張威開口,天馬長鳴一聲,龍宮都顫動起來了。張威說:“要賽可以,我有個條件,要是天馬賽過龍雀,龍王就得讓我的家鄉永無災害,風調雨順?!?
龍王答應了張威的條件,帶著隨從呼雷閃電地出發了。
一聲令下,神鳥搶先竄入高空,天馬在平地上跑了一陣才飛到空中。神鳥一直領先,但到后來體力不支,眼看天馬毫無倦意,它便向齊天大山飛去,快到終點的時候,天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神鳥身上擦過,被天馬超過的神鳥不服,奮力向前追去,一頭撞在天馬后蹄上。頓時,晴天霹靂,電閃雷鳴,一股巨大的火光,從山頭升起,天馬踩著神鳥,從耀眼的火光中輕輕向雷臺湖滑來。人們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雷臺湖中間就突然升起了一座高塔,蹄踏神鳥的天馬巍然聳立在塔頂,仍像活著時那樣英武神威。后來,同鄉們一起整修加固雷臺,并在天馬踩死龍雀的祁連山上建起了馬蹄寺。
從此,武威大地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馬踏飛燕也稱馬超龍雀,是東漢青銅藝術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馬正在疾馳飛奔,它體態健美,昂首揚尾,張口嘶鳴,三足騰空,右后蹄下踏著一只飛鳥.飛鳥展翅欲飛、驚愕回首.一切都發生在瞬間,卻給人以無比寬闊的想像空間.中國古代匠師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豐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構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合在一起,以飛鳥的迅疾襯托奔馬的神速,造型生動,構思巧妙,將奔馬的奔騰不羈之勢與平實穩定的力學結構凝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
1985年馬踏飛燕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業的圖形標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波瀾起伏的武威史,孕育了瑰麗多彩的珍貴文物。截至目前,武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多處。有館藏文物4萬多件,其中有國寶級文物16件;有古籍圖書24193冊,其它文物14000多件。它們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民國時代,以不同的形態見證著歷史,顯示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