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的金秋,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出發時日,湖南省推出了一支“攜手新一代,喚起先驅魂;科學求發展,中華再復興”為旗號和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長征”為主題的文化長征隊,郴州市安仁縣羅范懿、李綠森、陳贊文三位文藝家經安仁發起、郴州啟動、瑞金和于都出發,徒步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途中和活動到了吳起鎮之后產生了持續十五年不斷的強烈的良好社會反響。這是為什么?
所謂文化長征,這是后來媒體和社會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長征”的一個活動縮稱。顧名思義,文化有狹廣義文化之別,狹義文化:它是用文化的表達形式,釆寫、雕刻、宣講、出版等,來弘揚紅軍長征精神;說廣義文化:思想道德、長征精神均屬大文化的范疇,泛指意識形態領域的長征??傊?,無論把“文化長征”視作主謂組詞或動賓詞組也好,它都是以紅軍長征為范的思想道德的新長征。
這個縮稱準確并已約定俗成,后來活動到了遵義制旗時也把“文化長征”印上了旗幟?;顒雍退膱F隊能堅守十五年,必有它生命力的奧秘,我們很有必要在文化長征十五周年到來之際一起來探討:文化長征再出發和永遠在路上。
今年的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江西于都紅軍長征出發渡口向全國人民發出偉大號召:“現在是新的長征,我們要重新再出發!”
這個召喚在紀念長征出發85周年于長征出發渡口發出,具有偉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靶麻L征再出發”的召喚,那怕850年、8500年以后也不過時。因為85前共產黨和毛澤東等率領30萬紅軍長征所創造的人間奇跡是后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智慧和精神源泉。紅軍長征勝利之后中外慕名來長征源起步或中途選段重走、體驗、學習、弘揚、研究、發展長征精神的仁人志士們絡繹不絕?!翱嗖豢?,想想長征二萬五”早已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口頭禪。紅軍長征精神后來在每個人的人生長征每件事上和社會各階段、各界、各行業、各團隊發展所產生潛移默化的正能量效應無法估量?!靶麻L征再出發”的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無時無處不存在著、發生著。
文化長征的“再出發”只是這許許多多“再出發”其中的一個。當然,85年來,這是其中一個“再出發”的較為成功的值得研究的一個范例。
一、文化長征再出發成功的“四好”特點
文化長征隊從吳起鎮回到長沙第一天,省委宣傳部組織各有關部門領導召開總結座談會,會上評價活動“主題好、形式好、線路好、時機好”。這四好特點值得后人借鑒。
主題好:活動主題接通“天線”。當年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正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通知,全黨全國上下都在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文化長征開啟用馬恩列毛革命導師偉大人生和紅軍長征故事來教育下一代人,這是一個印證馬列理論卻又比馬列理論更為鮮活動人的永恒的教育主題,這更是當下黨的旗幟高舉現實卻被淡化了的一個嚴峻社會現實教育的重大主題。
形式好:三個文藝家徒步重走體驗、學習、宣教“三貼近”深埋“地線”。他們從安仁、郴州和長征源出發時還沒有專門的活動旗,只設計制作了三面插在行軍背包上作交通安全標志的小紅旗,郴州市委副書記授旗時還嗔怪這旗幟太小。余不一一,可見發起者形式上求簡樸,只想潛心貼近長征先驅走過的那條路,用腳丈量、用手書寫雕刻、用三寸不爛之舌宣講,這種言傳身教的形式感人至深,易被社會接受,易被年輕人所感所悟。
線路好:重走一條二萬五千里的中央紅軍長征路,一條每300米有一位英烈為之傾灑滿腔熱血聞名中外的“紅飄帶”,卻一度被改革開放一切向“錢”看淡忘了的路。文化長征借這條悲壯的人間正道別開生面喚發初心,吶喊良知,奮勇前行。
時機好:這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一個大慶的年份,這也是改革開放24年以來物欲橫流、社會腐敗、道德倫喪的非常時期,社會道德狀況已到了令人苦不堪言、焦躁不安、“到處布滿干柴”“渴求甘霖”的時候。
二、文化長征再出發成功的“四大”特征
文化長征隊回到長沙,省里總結會上評價:“走了一條線,教育兩代人,影響一大片”;《人民日報》在“長征精神贊”的專欄里以《用生命詮釋人生的價值》為題贊揚;《光明日報》用《信仰是這樣鑄成的》為題發文評贊;黎平教育界老政教主任先后這樣反復感嘆加勉勵:“19世紀出現英國達爾文進化,21世紀出現新文化長征凈化,好,人類有救了!”尤其文化長征二次全程重走活動,歷時三年在長征路上立下了80座長征精神碑,更是好評如潮……
總結一下文化長征再出發成功的社會效應更有如下四大特征:
反響強: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隊旗成國家文物,日記創世界紀錄,故事選入中央文獻、中學語文、紅色經典,表彰上了中央和國家多部委,中央各主流媒體幾乎均宣傳報道過文化長征活動。
傳播遠:文化長征活動傳播海內外,遠至聯合國也有刊物評贊活動。更有在長征路上留下永久性的70幅摩崖石刻和80座石碑的傳播。且活動從感性上升至理性教育,已編輯公開出版《中國長征精神研究》4集近百萬字,召開全國和國際長征精神學術研討會5屆,活動尤其凝練出哲學專著《人的價值學》并在人民出版社再版,且有英文版傳世,為全社會創立了一門全新的學科,它已作為思政教材和選修課開始走進了大中院校,《長征學》的又一門姊妹學科研究將又在活動的凝練當中。
堅持久:從活動發起至今已持續15年。作為一次全方位體驗、學習、傳承、弘揚、研究、發展紅軍長征精神的社會公益活動,能如此堅守15年不間斷,全國首例,如此研學長征持久堅守或許還將打造成全國甚至全世界獨立鰲頭一例。
參與廣:活動由3人徒步開始,啟步僅兩名志愿者入隊,第一次文化長征路上擴至15名志愿者,至今活動卻已擁有了注冊志愿者上千人。志愿者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為便于組織開展全國文化長征志愿者活動,已在全國(主要立足于長征路上)成立了14個文化長征研學基地,其中還有了英、美等外國志愿者,并設有了英國基地?,F已有基地成立了長征精神宣講團,有志愿者一年義講500場,整個團隊的宣教受眾超百萬人次。二次文化長征發動社會捐立長征精神碑活動更是吸引了全國各界人士和廣大民眾、海外華僑擁躍參加,一次國際研討就聚集了7個國家的代表。
三、文化長征再出發成功的“五力”造化
文化長征再出發,影響經久不息,成功的主要因素歸納如下:
時代動力:文化長征活動發起于2004年長征出發70周年,推進于2016年長征勝利80周年,將升華于新時代的2024年長征勝利90周年?;顒尤齻€階段,時代的鞭策力顯而易見:第一個十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焦躁、傍徨期,“科學發展觀”應運而生,全社會都在期待科學改革、科學發展,期待有一種精神,并不是“向錢看”的精神,而是“向前看”---“明初心擔使命”的精神來在經濟大潮中做支撐,這理當首選中國紅色文化精華之所在---紅軍長征精神,黨和人民多數在潛意中吶喊,正是這種時代潛在的力量讓文化長征的發起脫穎而出,三位基層文藝家和后來的十五位直至全國數百名志愿者們接受時代鞭策、肩負時代使命,陸續從經濟大潮中奮勇而出,走進文化長征這列正能量的時代義工車,勇當弘揚、踐行和研究紅軍長征精神的生力軍。第二個十年,正是呼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呼喚中華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實現,這就急需要偉大長征精神來作時代的驅動續航力,習總書記近又親赴長征出發地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發出偉大號召:我們要重新再出發!可見,時代在不斷呼喚著、鞭策著文化長征。
發起功力:安仁發起文化長征,雖然是以一位馬恩列傳記作家、宣傳部副部長、縣市文聯負責人的名義發起,安仁縣委、縣政府、縣人武部等縣五家領導為文化長征活動的發起率先奠定了基石,郴州市委宣傳部、郴州軍分區、市文聯、省文聯、省文明辦等以及省市主流媒體《湖南日報》、紅網等的活動批準和宣傳助陣,尤其發起者所在單位的安仁縣委宣傳部和郴州市文聯對活動起步的策劃支持,安仁發起、郴州啟動、瑞金出發用三個儀式向社會推出,加上發起途中志愿者們與長征路百姓“三同”“三貼近”精神引起長征路上各界關注,北大、河北政法學院等全國大中學校相繼呼應,臺灣同胞從海峽那邊趕來同走,中宣部下文表彰更將活動推上巔峰,湖南省委宣傳部等長征沿途各宣傳部大力支持,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的中國軍博又征集文化長征旗幟等作為國家文物,中央文獻出版社又趕在長征70周年前夕推出文化長征長篇報告文學,文化長征故事選入中學語文,文化長征隊和個人又受到黨和國家多部委表彰。尤其后來的安仁縣委支持發起者離崗走向社會和全國各大中學校巡回講學、毛主席親人又支持批準文化長征團隊成立一個全國性的長征精神研究機構,加上研究院后來掛靠中國國際報告文研究會支持80座長征精神碑在長征路上的樹立,文化長征永遠在路上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發起者受偉大導師的感化力和同志愿者們堅定信仰勇敢踐行的守望力,所在縣委及上級各部門的敦促力,媒體和社會的呼應力,合成了一股堅不可摧的文化長征發起功力,再出發就步履穩健上路了。
長征偉力: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偉大的長征史。華夏祖先神農因古人食物不安全,發起物質長征,南巡嘗百草靈寢安仁;唐玄奘為超度生死、助人行善西天取經,為精神長征;毛澤東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壓迫、民旅危亡的非常時期,率隊為真理長征,紅軍置生死于度外,做宣傳隊、宣言書、播種機,宣傳馬列主義崇高信仰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謀求勞動者翻身解放和世界和平,率領紅軍突破人類和自然設置的雙重極限,譜寫了紅軍長征偉大勝利的人間奇跡,鐵證了真理必勝、正義無擋的宇宙規律。中華民族史上這三次長征的偉力,尤其是紅軍長征這首共產黨和毛澤東等率30萬紅軍用熱血和生命書寫氣吞山河的史詩感召力,從文化長征發起到進行當中,她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故事每一位紅軍無時無處不在激勵、鞭策、感奮著文化長征志愿者們。
思想魅力:活動發起者只是一位黨的基層領導干部,只是文藝界一位默默無聞的普通二級作家。因為寫作和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13位偉人和巨人的傳記文學,得益于偉大導師和共產黨領袖們偉大思想和實際行動緊密結合的巨大合成魅力,還有眾多長征先驅們英勇踐行的爆破力。因此,說文化長征活動的發起人是今天的長征學子,更準確的索源,文化長征的發起應是共產黨偉大導師馬恩列毛等先驅者們,因為先有他們偉大思想和人格魅力對發起者的孕育滋養,才會有今天的文化長征。
人民合力:文化長征志愿者由3人到15人直至今天上千人,這都只是“紅軍長征”一個文化符號的印記。文化長征隊重走長征路當年發表在《湖南日報》專欄第一篇文章就是寫的《感謝老表》,他們從江西走進湖南長征路,回眸最難忘的就是長征路上的江西老表,老表從兩百公里外追趕長征隊,臺灣同胞從波濤洶涌的海峽那邊趕來大陸追趕,鄉村教師幾百公里翻越岷山為長征隊送午餐……尤其二次文化長征發起捐立長征精神碑活動中,文化長征隊僅只捐碑帶了頭,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民眾工人、農民、學生、教授、記者、作家、老兵、勞模、機關、協會、家庭、企業、經理、白領、個體戶、佛徒、非黨、僑胞等紛紛站出來積極響應,慷慨解囊,從大學生實習打工捐碑到90高齡的共和國老兵捐碑,拳拳赤子心,讓文化長征組織者感激不已。文化長征十五來所走的每一步,深感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呼喚“人民萬歲”是肺腑之言、天籟之音,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獨輪車推出來的,文化長征能穿越經濟大潮的“沼澤地”并堅持十五年不掉隊也確是人民群眾憑良知手挽手牽擁過來的。
四、文化長征永遠在路上
開國大典以一種華麗的姿態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一個新政府如何帶領這個大國走向繁榮昌盛。毛主席很冷靜地總結:“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文化長征風雨兼程十五年,作為思想道德的長征,十五年也同樣還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就多次指出:新長征永遠在路上。
文化長征,作為傳承、弘揚、研學長征精神,以紅軍長征為范呼喚思想道德建設的一次新長征活動。文化長征隊從吳起鎮回到湖南的第一天就在紅網發表了《文化長征無終點》的文章。作為意識形態領域思想道德建設,過程是漫長的、隱形的、曲折的、復雜的、漸進的、長期的,任務更艱巨,使命更重大,要為實現紅軍長征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而不息奮斗。共產主義正是世界大同,共產主義不是一個或幾個國家就能實現的,而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正如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人是變異性動物,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不是一就而就的工程,直至從人類實現了共產主義社會的那一天開始,全新的思想道德建設新長征又將隨之要重新再出發。
當前和較長一段時期的文化長征組委應做好并力促以下幾件大事:
1、加強志愿者和講師的培訓、完善研學基地和宣講團建設、辦好《中國長征精神研究》和《文化長征》集刊、做好評選表彰“美德少年”常態工作、持續開好學術年會、促進長征精神學術國際交流、建好文化長征公園大本營;
2、不斷完善和推進“三和原理”科學治人為中華復興偉業服務,促進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規范化、常態化、具體化、科學化;
3、國家成立“人的價值學會”“長征學會”,學習弄通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準測量人生價值,不斷完善和實施“和差運算原理”和“和諧轉化原理”;
4、力爭出品人生價值測量儀,且期待黨組織定期監督完善升級價值測量軟件;
5、“長征精神”是中國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精華所在,中華之魂、人類之魂,促國家盡快注冊成立“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院”,深入研究紅軍長征精神,不斷用長征精神升華人生價值研究成果,激勵全民創造人生價值的無窮力量,確保中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6、早日促成紅軍長征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世界最大的“萬里長征行走國家公園”,促建“長征大學”、“文化長征研學院”和“人生價值創造實驗大學”,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的價值創造創建實驗基地;
7、成立“中國長征精神獎勵基金會”,鑄就世界東方精神文明巨獎,早日面向人類頒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一東方巨獎為“世界大同價值”導航,促中國長征精神盡快走向世界,真正成為世界共仰的人類精神,為人類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早日到來作出應有的最大貢獻。
綜上所述:.文化長征再出發,是一次以紅軍長征精神為范的思想道德意識形態領域的新長征。它的任務更艱巨,使命更偉大,初心已鐵,矢志跟黨,永遠在路上!
[作者簡介]
王聚英:著名軍史專家、中國軍博原編輯研究部部長、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院長。
王湔鉼:國家文化旅游部中國紅色文化信息中心信息采集辦公室副主任。
羅范懿:中共湖南安仁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馬恩列傳記作家,文化長征活動發起人。
曹傳禮:朱毛井岡山會師開路總指揮曾木齋曾外孫。
盧成錫:湖北從頭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隨羅范懿兩次全程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
趙懷仁:中共甘肅成縣縣委原常委、宣傳部長 。
廖運明:北京玖貳捌營地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四川省青少年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