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紅西路軍在靖遠概述
1936年10月11日,中央發布了《十月份作戰綱領》,決定提前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0月24日起,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紅四方面軍總部、三十軍、九軍、五軍、騎兵師、婦女先鋒團、教導團等部隊21800余名將士從靖遠虎豹口(原名河包口,位于靖遠縣烏蘭鄉河靖村西2公里處,距縣城約5公里)、三角城等地渡過了黃河。
靖遠,是紅四方面軍渡河戰役的主戰場,是西路軍征戰河西的出發地。在靖遠成功強渡黃河為實現寧夏戰役計劃提供了先決條件,為紅軍打開西北戰略新局面迎來了新的曙光,堅定了中共中央及中革軍委實施寧夏戰役的信心和決心。紅軍強渡黃河的英勇壯舉,是一份輝煌燦爛的革命業績,是一部壯麗雄渾的英雄史詩,是一座可歌可泣的歷史豐碑。
紅西路軍西渡黃河在靖遠縣境內,有近百人傷亡。
二、紅西路軍在靖遠大事記
1、李先念大蘆子造船,木筏誘敵
紅軍渡河首先要解決渡河工具的問題,當時國民黨把當地的船戶、船工以及(他們的)羊皮筏子和木船都扣押了起來。1936年10月14日,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委李先念接到造船任務,迅速帶領造船部隊進入靖遠境內,在大蘆子一帶尋找樹木,收集棉花、桐油、鐵釘等造船材料。并在這里組織工匠造船,訓練強渡戰士,偵探渡河地點,造船地點選擇在祖厲河畔的張家崖灣,這里便于隱蔽,距離黃河較近,可穿越山溝直達紅嘴子、虎豹口等處渡口。造船地點附近是祖厲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進行試渡演練。
在靖遠民間,留傳著李先念將軍巧用三國時期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謀,以木筏草人迷惑敵人的故事,生動傳奇,耐人尋味。故事發生在渡河的前夜,紅三十軍在政委李先念、軍長程世才的指揮下,用木板做成筏子,其上捆綁草人,點燃蠟燭后推入河中,任其漂流而下,造成紅軍夜間渡河的假象,以聲東擊西,調虎離山,迫使對岸守敵疲于應對。
2、張家崖灣渡河演練
紅軍造船渡河演練地點選擇在祖厲河畔的張家崖灣,這里便于隱蔽,距離黃河也較近,可穿越山溝走捷徑直達紅嘴子、虎豹口等處渡口。造船地點附近是祖厲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進行試渡演練。至渡河時,30軍造船16條,加上被群眾隱藏起來的船只,共有可容納百人的大船7條,容納20余人的小船15條。
3、虎豹口強渡黃河
10月23日夜晚,三十軍前衛二六三團在虎豹口下游2公里處的紅嘴子渡口組織偷渡,由于對地形不了解,船行至河中心遇淺灘受阻,渡河沒有成功。
24日白天,李先念、程世才等化裝成當地人,沿黃河岸偵察,選定虎豹口為渡河地點。晚上十一點左右,軍長程世才下達渡河命令。在機槍、迫擊炮的掩護下,經過二十多分鐘的強渡,渡河先鋒連的戰士成功登上對岸,摧毀了敵軍的四座碉堡,殲敵一個連,繳獲了一次可供五六十人擺渡的大木船兩只。25日凌晨,八十八師渡過黃河,25日夜,八十九師渡過黃河。
三十軍成功渡河,擊潰馬步青部河防部隊,紅四方面軍后續部隊得以順利渡河。由于國民黨軍隊飛機白天飛臨渡口輪番轟炸,紅軍渡河行動主要在黃昏至次日凌晨進行。26日子夜,中央軍委電令九軍過河,至28日凌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總直屬隊和九軍全部渡過黃河。
4、紅五軍三角城渡河
由于國民黨部隊關麟征第二十五師突然開抵靖遠,軍情出現逆轉,負責監視靖遠縣城國民黨駐軍并看守渡口的五軍被迫放棄虎豹口渡口,將船只運到下游20多公里處的三角城渡口,于30日全部渡過黃河。11月7日夜,五軍從三角城出動,經吳家川、趙家水抵打拉牌。
5、攻打縣城的戰斗
10月24日,三十軍第八十九師二六七團攻打靖遠縣城,與防守縣城的國民黨新一軍第十旅李貴清部一個團(大約有1000-1200多人)的兵力發生戰斗。紅軍一面以部分兵力攻打南關,另一面則在南墻上搭云梯攻城,但由于敵軍在城門樓上用火力封鎖,固守抵抗,紅軍即放棄攻城行動。戰斗經歷三小時,紅軍傷亡數十人。
6、虎豹口渡河戰斗
1936年10月24日子夜時分,率先在虎豹口渡河的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渡河先鋒連,與防守渡口西岸的馬步青騎五師韓起祿第二旅交戰,擊潰敵軍河防部隊,摧毀碉堡一座,奪得登陸灘頭陣地。紅軍繳獲機槍三挺,步槍四十余支,奪得被扣押的大木船兩只,李國忠排長及數名戰士犧牲。
10月25日,從虎豹口渡過黃河的三十軍在中和堡(今北灣鎮中堡村)暫作休整。馬步青河防部隊馬祿第一旅和韓起祿第二旅聯合,集中兵力向灘頭陣地進攻,企圖奪回渡口,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團長熊發慶率軍堅守陣地,組織兩支迂回穿插部隊,繞到敵人側翼和背后予以打擊,師長熊厚發也參加戰斗。戰斗十分激烈,紅軍擊退敵人的進攻,俘虜敵軍數十人。
8、吳家川狙擊戰斗
1936年10月27日下午四時許,三十軍八十九師行軍至靖遠縣北部吳家川一帶,遇到馬步青騎五師馬祿第一旅的攔截,與敵激戰三個小時,擊退敵軍。紅軍俘敵200多人,繳獲步槍800多支,機槍10余挺,戰馬70多匹。十數名紅軍戰士犧牲,敵軍數十人陣亡。(程世才的回憶錄里有詳細的記載)渡河后的三十軍、九軍、五軍、四方面軍總部直屬隊,總計21800余人,都經過吳家川而進入景泰境內。
吳家川是西路軍在靖遠匯集的地方和事實上的出發地。
9、大蘆子拒敵戰斗
1936年10月29日下午三時許,三十一軍與國民黨追擊之敵關麟征部先頭部隊張耀明第七十五旅在大蘆子遭遇,先在村外戰斗,繼而轉入巷戰,激戰一小時,隨后撤離大蘆子。
10、三角城渡河戰斗
10月30日,因虎豹口為敵軍封鎖,負責看守渡口的紅軍戰士將船只順流而下運抵三角城,五軍余部在三角城渡河,受到敵軍關麟征部的攔截,紅軍擊退敵軍,順利渡過黃河。
三、靖遠概況
靖遠縣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東部,全縣總面積5809.4平方公里,現轄18個鄉鎮,總人口47萬人。黃河流經縣境10個鄉鎮154公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占甘肅、白銀黃河過境段的40%和72%,有效灌溉面積59萬畝。靖遠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是歷史上有名的絲路重鎮,素有“塞上江南”、“隴上名邑”、“黃河明珠”之美譽。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靖遠地處甘青寧蒙經濟長廊中心地段和“蘭白核心經濟區”開發重點區域,白寶鐵路、京藏高速、國道109線、省道207線穿境而過,蘭州中川機場至劉川工業園的快速通道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包蘭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靖遠距白銀只有半個小時車程,銀川3小時,在“蘭白核心經濟區”一小時都市經濟圈內。
農業開發迅速,產業優勢突出。靖遠是甘肅重要的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基地,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1.75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16.36億公斤,總產值13.73億元;全縣羊、豬、雞、牛飼養量分別達到120萬只、78萬頭、574萬只、7900頭,隴上佳肴“靖遠羊羔肉”是我國首例以哺乳類動物為地理標志保護注冊的商標。籽瓜、枸杞、大棗、蘋果等特色林果面積達到29.9萬畝,其中枸杞、籽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2.21萬畝和12.8萬畝。枸杞、大棗被評為“甘肅省十大名果”,“小口大棗”、“靖遠枸杞”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礦產資源富足,能源潛力巨大。靖遠是甘肅重要的礦產能源基地。已探明的金屬礦藏有金、銀、銅、鐵、錳等10多種,非金屬礦藏有煤、石灰石、重晶石、坡縷石、陶瓷粘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14種,最新勘探發現的10億噸特大型坡縷石礦,品位及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黃河水電資源300多萬千瓦。裝機容量14萬千瓦的烏金峽水電站已并網發電,靖南峽、靖北峽、黑山峽梯級水電站及核電站正在積極爭取。北灘、東升、五合一帶風力資源可開發面積150平方公里,可規劃建設裝機容量50—100萬KW以上的大型風力發電場。
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靖遠是聞名隴上的西部歷史文化名城和全省有名的文化大縣,匯集了黃河文化、絲路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境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38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省級文保單位11處,旅游資源極富特色。中國百大名寺法泉寺同陜西法門寺一脈相承,其石窟藝術與敦煌莫高窟極為相似,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