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div>
  • <div id="2e0w0"><small id="2e0w0"></small></div>
    <small id="2e0w0"><li id="2e0w0"></li></small>
  • <li id="2e0w0"></li><div id="2e0w0"></div>
  • <div id="2e0w0"><li id="2e0w0"></li></div>
    <small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small>
  • 首頁 綠色景點

    華蓋寺

    2019-05-25 admin 網絡 瀏覽1051

    華蓋寺石窟,位于甘谷縣城西十公里,渭河南岸的二十鋪村東。因山頂綠草如茵,恰似一頂紅教僧帽戴在狀如圓柱的紅色懸崖之上,故當地人叫它喇嘛帽頂。又因山勢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云端,如一把紅縵綠頂的華蓋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參差錯落,狀如蜂房故稱華蓋洞。
      華蓋寺,西接朱山,紅斷晚霞;北臨渭水,綠波縈回;南依秦嶺,空臨險絕。山下天定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自古乃桑梓勝境,是為佛家習禪、道家演易的理想處所。
      華蓋寺現存可編號的洞窟18個,有佛、道、儒三教及圖騰崇拜四方面內容,占主導地位的是道教洞窟。18個洞窟中共有塑像60身,其中60厘米以上塑像44身,13厘米以下的袖珍塑像13身,還有福祿壽三星的三個精美頭像。其中道教造像46身,占整個塑像的四分之三。從塑像組合上看,除無量殿、玉皇洞為群塑,孔子洞、伏羲、靈官洞為單體塑像外,其余洞中全部是一主二侍者的造像布局。壁畫的繪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表現基本一致,除無量殿和釋迦洞有故事畫外,其它均是在左右兩壁繪單個人物畫,窟頂為圓光扇面或書畫。
      華蓋寺石窟開鑿于泰定年間。明世宗嘉帝信奉道教,排斥佛教,許多寺院被改為道觀。華蓋寺石窟的塑像因地處僻境而幸存。華蓋寺開鑿于元泰定年間。在山下原有一處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主殿屋面上有三行鐵瓦,人稱鐵瓦寺。最早建于元代,可惜的是這座寺院早在20世紀60年代開通316國道時被拆除,現在的建筑是近些年群眾自發募集修建而成。
          華蓋山上的洞窟有18個,塑像53尊,壁畫204幅,分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個內容。這些作品,表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融各類藝術、傳說故事、風俗民情于一體,具有較高的審美和考古價值。三眼洞、伏羲洞、無量洞等更是華蓋寺藝術精華之所在。而最為珍貴的是最高處的石窟為三眼洞,互相通聯距地面66米,窟外修有一門二窗,窟內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空間,實為一體,每個空間內供奉不同神祇。進入三眼洞首先會看見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居中的是老君洞,最里側的是釋迦洞。釋迦洞高約1.9米,寬約2米,主尊為釋迦牟尼佛,高90厘米,神態安詳,面相清秀,結跏趺坐,右手施說法印,左手撫膝,左右立阿難、迦葉。


    在釋迦洞兩側黝黑的墻壁上繪有壁畫,雖然色彩已經有些斑駁,但線描卻仍然清晰。兩壁上各有一幅《西游記》題材的唐僧取經壁畫,以馬背上是否馱有經書作為參照,西北壁上繪《唐僧取經歸來圖》,東南壁上繪《唐僧取經圖》。兩幅壁畫長度各約3米,皆繪有完整師徒四人和白馬形象,壁畫四周有約10厘米寬的墨框。
          西北壁《取經歸來圖》中孫悟空在當前引路,猴臉模樣,無發,頭上戴緊箍,身穿淺褐色直裰兒,外罩紅色短褂,緊口長褲外裹虎皮裙,腳穿紅色靴,左手掐指,右手持金箍棒,頭部扭向后方,似乎因看見所獲經書而面露喜色。隊伍中第二位是沙僧,頭圓面方,禿頂髡發,紅唇微張,表情似笑,著交領長袍,腰系黑帶,穿黑色長靴。他肩扛經書,右手扶擔,左手持降魔杵?!度〗洑w來圖》中白龍馬將師徒四人分為前后兩組,背上所負的一摞經書暗示眾人已從西天取經歸來。壁畫中白龍馬并非膘肥體壯,卻精瘦干練,其雙目圓睜,鼻孔細長,牙關緊咬,表情豐富似人。唐僧立于白馬之后,面目清秀,五官精致,頭戴僧帽,身著寬袖長袍,左肩披朱色袈裟,腳穿紅色云頭履,雙手合十,似乎正望向白馬背上的經書。豬八戒跟在最后,體形巨大,頭戴扁帽,豬臉、雙眼皮、細長眼、長嘴上噘,長耳下耷,口露獠牙。身著交領長袍,領口處系一塊方巾,側身扭頭回顧后方?!度〗洑w來圖》中唯有唐僧是站立姿勢,其余三人一馬均作前行狀。
           華蓋寺取經壁畫的繪制時間也應不早于元代,而早于吳承恩的《西游記》成書之前。這兩幅取經壁畫,是甘肅省東部現存極為重要的兩處取經壁畫之一,它與河西地區所保存的諸多寺窟取經圖像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一條跟隨玄奘法師西行足跡的取經圖像流傳線路。
           在嘉靖年間和權奸嚴嵩做過殊死斗爭的一代名臣楊繼盛(世稱椒山先生),在狄道期間曾寫過大量詩文,而“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等,經過魯迅、李大釗、瞿秋白等現代名人的傳誦點化,更是耳熟能詳。1551年,北方俺答汗揮師東侵圍攻北京,明朝京師告急,嚴嵩不但不采取抵抗行動,反而認為“寇飽自揚去”。楊繼盛上疏彈劾仇鸞,堅決主張采取抵抗,被貶為狄道(今臨洮)典史。他風塵仆仆一路西行,來到華蓋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椒山先生憤而題詩壁間:“望馳三塞外,身在半天中?;厥组L安近,如何云霧朦?”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div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div>
  • <div id="2e0w0"><small id="2e0w0"></small></div>
    <small id="2e0w0"><li id="2e0w0"></li></small>
  • <li id="2e0w0"></li><div id="2e0w0"></div>
  • <div id="2e0w0"><li id="2e0w0"></li></div>
    <small id="2e0w0"><button id="2e0w0"></button></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