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櫻桃,俗稱洋櫻桃,原產于歐洲東南部和亞洲西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傳入我國。因其果實個大、色澤艷麗、果形美觀、風味可口、營養豐富,成熟期早且種植效益高,而被譽為“水果之冠”、“果中珍品”“春果第一枝”和“黃金種植業”。
天水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境內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熱、水、氣、土等主要自然條件匹配合理,是落葉果樹的最適產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栽培大櫻桃以來,大櫻桃在天水的栽培地位日益受到國內外專家、商家、企業家和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天水所產的大櫻桃以果個大、色澤艷、風味濃、口感好、硬度大、無污染、耐貯運,營養價值高等突出優點而倍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大櫻桃的栽培面積不斷增大,知名度不斷提高,2010年在“中國.北京優質櫻桃擂臺賽”中由天水選送的兩份櫻桃樣品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2012年天水市秦州區被中國園藝學會櫻桃分會認定為“全國優質甜櫻桃生產基地”。天水大櫻桃已成為繼“天水花牛蘋果”之后的又一優勢特色水果。
天水露地大櫻桃一般在5月中下旬開始成熟,6月下旬采收結束,果實上市期約在40天左右。品種有:大紅燈、美早、8-102、拉賓斯、早大果、那翁、艷紅、黑珍珠等。
大櫻桃樹姿秀麗,花早色艷,果實味美,營養豐富。據國家食品衛生研煙臺大櫻桃究院分析,每百克鮮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8克,蛋白質1.2克,鈣6毫克,磷3 毫克,鐵5.9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果實性味甘溫,有調中益脾之功,對調氣活血、平肝去熱有較好療效,并有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作用,對貧血患者、老年人骨質疏松、兒童缺鈣、缺鐵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深受消費者青睞。中醫藥學認為,大櫻桃味甘、性溫、無毒,具有調中補氣、祛風除濕功能。長期食用,可明顯提高人體免疫力。此外,大櫻桃果實發育周期短,生長期間不噴藥,果實無農藥污染,是名副其實的“綠色保健食品”。加之采摘時間為較早,而這時春末夏初,不少蟲類尚未開始活動,故不用除蟲,就沒有了農藥可能對果實造成的污染。
品長征特產,讀長征故事,歡迎掃描下圖二維碼,搜索“天水大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