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雙象牙筷子是紅軍長征途經懋功(今四川省小金縣)時,毛澤東贈給藏族同胞趙海山的珍貴禮物。雖歷經歲月風霜,但這雙筷子仍然閃耀著樸實的光華,它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寄托了紅軍與藏族人民的真摯而質樸的感情。
1989年夏,原會理縣通安區區公所收到一份來信,紅軍長征干部王平水將軍委托尋找當年長征時在會理分手的長征摯友,原紅軍干部團三營八連指導員孔開先的下落。當地干部立即行動起來,揭開了一段感人故事:
青石嘴一役共殲滅騎兵200多人,繳獲戰馬100多匹,彈藥物資10余輛馬車,是長征路上繳獲戰馬最多、物資最多,且沒有傷亡的一場戰斗。
在華家嶺阻擊戰中,10月22日黃昏,羅南輝指揮部隊向會寧縣大墩梁撤退時,不幸被敵炮彈擊傷了胸部右側和頭部,軍部衛生員為他做了包扎,但他坐在擔架上,忍著劇烈的傷痛,繼續指揮部隊。
三岔鎮位于鎮原縣北部,地處甘寧兩省交界地帶,素有慶陽“西大門”之稱,是回漢兩族雜居區,距縣城84公里。因康河、白家川河在此交匯為蒲河,形成了一個三岔路口而得名,為去彭陽縣、鎮原縣和華池縣的分路口。
1935年10月中旬,紅軍長征經過彭陽縣孟塬鄉玉塬村。晚間宿營在上洼莊的魏文廷家的院子里。晚飯過后,一個首長拿著豹皮褥子在窯門口打抖著,正在院里干活的魏文廷看見后,便問一個戰士,抖豹皮褥子的是誰,那戰士猶豫片刻說是彭司令。
1935年農歷9月15日,紅軍大部隊剛走,緊接著國民黨的隊伍就開過來了,到處搜尋掉隊紅軍,凡捉去的很少逃生,他們沿各家搜査,并向各戶交待如果誰發現掉隊紅軍就要馬上報告,如果隱瞞一旦查岀與紅軍同罪。
1935年2月19日傍晚,紅三軍團一部二渡赤水后,正在向桐梓方向行軍。戰士小江西十分疲憊,在路邊的石頭上坐下來,一本正經地問:“班長,你是老井岡了,咱們這才渡過赤水河到云南,又一路回到赤水河地區來了,是不是要按原路打回蘇區去,我不怕走路,我們堅決打回蘇區去!”
紅軍長征在赤水縣境時,我(老鄉李長貴)才二十幾歲,當時有個紅軍(后來知道他是洪排長)來找我帶路,我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