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上旬,由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等同志率領的西行支隊1000多人翻過烏蘭達坂,來到了肅北縣的蘇來考克賽。
1937年3月12日,太陽初升。三十軍和西路軍總部已進入梨園堡一帶宿營。擔任后衛的九軍也到達了梨園口,陳海松到達后,立即命令部隊上山警戒。幾乎與此同時,馬家軍也追了上來。陳海松當即命令部隊搶占附近的寺汪山和山口兩側的山梁。
馬玉蓮,四川省南江縣人,沒有參加紅軍前是個童養媳,1933年15歲時就參加了紅軍,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先被編到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列寧縫紉工廠,后來調到供給部被服廠,還在文工團工作過。渡過黃河后被編入婦女團,任二營一連的指導員兼政治干事。
1937年3月14日在肅南紅石窩召開會議后,陳昌浩、徐向前化了裝,扮成生意人的模樣,二人晝伏夜行,往東前進。
何進元,當年是紅9軍的衛生員,年僅14歲,是標準的紅小鬼。
在丈夫鄭義齋犧牲后,楊文局懷著8個月的身孕,在祁連山中被馬匪俘虜。在押解過程中,因為她要生孩子了,敵人把她丟掉了。在一戶老百姓家里,楊文局生下了鄭盟海。
16日拂曉,敵人在炮火掩護下,以步兵、騎兵相配合,向古浪東山紅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守衛東山的紅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集中全部火力痛擊敵人。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驚天動地,火光,煙霧和飛起的塵土籠罩著山崗……
在大拉牌戰斗中,紅9軍80團3營3連連長楊明泰,追擊敵人至雷家峽口時不幸中彈,因失血過多,暈倒在雷家峽的山谷中,被戰友抬到紅豁峴(今紅峴),因傷口感染不能行走,只好流落景泰。大部隊離開后,“馬家軍”又開始瘋狂搜捕紅軍失散人員。他連夜行走二十多里來到郝家窯,得到張海子相救。張海國自幼生眼疾,雙目視力受限,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們將楊明泰藏在自己家附近的一處羊圈的小房中,用花椒煮水為他清洗傷口。
1936年10月24日夜11時,中國工農紅軍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作為渡河先頭部隊由此借著夜幕掩護開始西渡黃河。